鹽燈奇緣 陳乾原醫師與玫瑰鹽燈陳淑芬在象山第一站的故事



 


2011年10月20日,如原診所院長陳乾原醫師,前來象山第一站為玫瑰鹽燈陳淑芬看診把脈。一個月前,陳淑芬因過勞導致經常昏倒,遍求名醫,最後由具有中、西醫執照的陳乾原醫師,以全方位的治療方式,佐以「身心健康五戒」,讓陳淑芬的身體漸漸康復。20095月中,玫瑰鹽燈陳淑芬在部落格寫一篇文章,懷念車禍過世20年的弟弟陳乾原。沒想到引起同名同姓 陳乾原 醫師的迴響,令淑芬更震撼的是,他和過世的弟弟陳乾原不但同名同姓,而且同年同月生(同屬龍)。長年吃素的陳乾原醫師,曾經在花蓮慈濟醫院執醫4年,除了在三峽成立如原診所行醫濟世外,也是台北醫學大學博士班的醫學博士候選人。



陳乾原醫師親自出診為鹽燈姐姐看病把脈,更難得的是,他的太太陳文英藥劑師(如音藥局負責人),親自為淑芬熬中藥,分裝送來。這份有如前世今生的姐弟(弟媳)情緣,讓淑芬就算在病中,心中既溫暖又感恩!(同時,也感謝嘉義的弟弟陳乾利伉儷、江進隆伉儷,姐姐有你們的愛,一定會健健康康的!)



陳乾原醫師望、聞、問、切,醫術與醫德功力了得。玫瑰鹽燈陳淑芬三生有幸,得此大醫王醫護。淑芬在中年轉業,棄新聞工作從事鹽燈業務,與人結善緣。秉持「做人的鹽、做人的光」精神,在爾虞我詐的商場,一本單純、真誠、善良的初心,雖然跌跌撞撞、頭破血流,但感謝如陳乾原醫師之貴人,隨時在左右加持保護。兩個陳乾原弟弟,冥陽姊弟情,天可憐見,感謝上蒼!




陳乾原醫師()2009526日親訪象山第一站,與玫瑰鹽燈陳淑芬()一見如故,倆人結下姐弟之緣!


 




乾原醫師提到三個對他影響至深的人:一是證嚴法師,他秉承『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』的佛陀胸懷,發願聞聲救苦,布施大愛。受到證嚴法師的感召, 醫師曾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四年,如有機會助人,必儘量去做;二是印順法師,他自小身體孱弱,疾病纏身,卻能忘卻病痛,深入佛教義理,在佛學思想研究取得極高成就,相形之下,自己的小病痛又算得了什麼呢?三為智諭法師,師父性格剛毅,深居簡出,律己甚嚴,講經精簡扼要,對 醫師的向佛之路,多所啟發。


 


智諭法師曾說:「學佛如大海行舟,先深後廣。」 醫師將之視為座右銘,他自承是個興趣廣泛的人,對許多事物都覺有趣,躍躍欲試,這樣的好處是:時時對事物保持高度興趣,且在一番鳥瞰之後,對事物能有一全盤性的了解,在實際深入時,可以確保切入點較符合大局;但,缺點是:在實際的應用上,往往顯得熱心有餘,毅力不足,容易見異思遷、半途而廢。智諭法師的這句話,無論是在學佛或生活層面,對他都具有點醒的作用,時刻惕勵自己進行「收攝」的動作。


 


醫師認為「認識生命,準備死亡」是人生極為重要的課題,西蓮淨苑住持惠敏法師經常說:「把每次的接觸、遭遇都當成是第一次,也是最後一次。」因為我們並不知道自己何時死亡,今天躺下去睡,明天是否還能爬得起來?如能將每件事當成是第一次,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每件事都新鮮有趣,而能以全新的態度去面對;把它當成最後一次,則每件事將深具意義,我們會格外珍惜每一次的經驗,全力以赴,而不會因循苟且。因此,正視「生命無常」這個現實,將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我們對生命的看法。


 


身為家庭醫學科醫師,加上對佛學的體悟,「臨終醫療照護」是 陳乾原 醫師未來想著力的方向。他認為,如何協助病危者及其家屬面對臨終的事實,讓病人減輕肉體痛苦、降低心靈的恐懼,在人生的最後一程走得安詳而有尊嚴,是一件重要而有意義的事。(以上節錄<僧伽醫護會刊>第二十五期, 沈秋萍採訪 陳乾原 醫師的訪問內容:
永遠的第一次 專訪 陳乾原 醫師)


Share this

Related Posts

Previous
Next Post »